明太宗还是明成祖?朱棣:给我一万次机会,我还是选择明太宗

在古代东亚王朝,庙号是对皇帝一生功绩的最高评价。通常遵循祖有功、宗有德的原则来评定,开国皇帝大多被尊为祖,常见的有太祖、高祖或世祖等称号。其他带祖的庙号多是追封先祖所用...


在古代东亚王朝,庙号是对皇帝一生功绩的最高评价。通常遵循"祖有功、宗有德"的原则来评定,开国皇帝大多被尊为"祖",常见的有太祖、高祖或世祖等称号。其他带"祖"的庙号多是追封先祖所用。继位的皇帝一般只能得到"宗"的庙号,除非立下特别显赫的功勋,足以与开国君主相提并论,才会破例被尊为"祖"。

除了那些地方割据的小政权,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用"祖",其他皇帝则用"宗"。比如和秦始皇齐名的汉武帝,庙号是汉世宗;开创贞观盛世的李世民,庙号是唐太宗。所以能用"祖"作庙号的皇帝必定有非凡成就,像明成祖朱棣、清圣祖康熙就是典型例子。

朱棣这辈子干了不少大事:五次攻打蒙古、拿下安南、设立奴儿干都司和密卫、派郑和七次出海、编撰《永乐大典》、把首都搬到北京。这些文治武功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,按理说用"明成祖"这个庙号完全合适。但有意思的是,他最初的庙号其实是"明太宗"。虽然"祖"比"宗"更尊贵,可就算让朱棣重新选一万次,他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"明太宗"这个称号。

明成祖这个称号简直就是在明说他是靠造反当上皇帝的。朱棣一辈子都在努力证明自己的皇位是朱元璋传下来的,非说朱允炆才是假传圣旨的篡位者。为了这个,他连《明太祖实录》都敢改,硬把"建文四年"说成是"洪武三十五年"。要是朱棣知道嘉靖皇帝给他扣上"明成祖"这顶帽子,估计气得能从棺材里跳出来揍人。

人人都知道朱棣是靠打仗抢来的皇位,可他自己死活不承认。他非说这皇位本来就是朱元璋传给他的,硬说朱允炆是伪造圣旨才当上皇帝的,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。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朱棣让人拼命修改《明太祖实录》才编出来的。

《明太祖实录》里写道:"乙酉这天,皇帝在西宫去世。皇上平时很少生病,发病那天还像往常一样上朝处理政务。病情加重后,他烧香祷告说:我能活多久,明朝能延续多久,子孙是否贤能,都听老天安排,只求百姓安康。随后派太监带着令牌去召燕王回京。但燕王刚到淮安,就被朱允炆假传圣旨拦了回去。皇上不知道这事,病危时还问身边人:老四来了吗?再没说别的话。"

老朱临死前还惦记着问老四朱棣来了没,这皇位摆明了是要留给自己儿子的。至于朱允炆?《明太祖实录》里写得清清楚楚,他那皇位是靠"抢"来的。

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日去世。当天晚上就入殓了,七天后下葬。他的孙子朱允炆假传圣旨继承皇位,把第二年改年号叫建文元年。

朱允炆是靠不正当手段当上皇帝的,所以朱棣起兵夺回皇位也是理所当然。既然"建文"这个年号本来就不合法,朱棣干脆直接废除了它,把建文四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。

朱棣当上皇帝后,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费尽心思。他表面上打着"奉天靖难"的旗号,实际上皇位继承跟这个口号完全没关系,纯粹是按照父亲传位给儿子的规矩来的。在朱棣眼里,建文帝的统治合法性从来就没被承认过。

历史上就有这样的先例。比如南宋的赵构,他虽然建立了南宋政权,但皇位是从父亲宋徽宗那里继承来的,所以只能称"宗"。而刘秀的情况不同,他虽然是汉朝皇室后代,但并非直接继承西汉末代皇帝的皇位,所以能称"祖"。由此可见,朱棣对自己该称"宗"还是"祖",心里其实早就有数了。

既然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明太祖,作为"合法继位"的朱棣知道自己将来最多只能称"宗"。那么除了太祖之外,最好的庙号是什么?当然是"太宗"了。因为一个庙号的分量,主要看之前用这个称号的皇帝有多厉害。你看汉太宗刘恒、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明君,虽然宋太宗赵光义差了点,但在宋朝也是功劳仅次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人物。

嘉靖皇帝要改朱棣的庙号,这事跟"大礼议"有关。他是从藩王当上皇帝的,不愿意认别人当爹,非要让自己亲爹兴献王也当皇帝。按照规矩,皇帝宗庙只能供奉七位先祖,但到他这儿已经有八个皇帝了:朱元璋、朱棣、朱高炽、朱瞻基、朱祁镇、朱见深、朱佑樘、朱厚照。

按照规矩,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庙号"祖"之外,其他皇帝的庙号都不能随便撤销。嘉靖皇帝只能从剩下的七位皇帝中选择一位移出太庙,但近几代的皇帝又不能动。挑来挑去,最后只能选择在位仅一年的明仁宗。可这样还是多出一个庙位,聪明的嘉靖想了个办法:把功绩显赫的朱棣也尊为"祖",这样朱棣就能和朱元璋一样永远享受祭祀了。这招实在是高明,不愧是精明的嘉靖皇帝。

该给朱棣选个什么庙号?其实"世祖"这个称号挺合适的,以朱棣的功绩完全配得上称"祖"。但嘉靖皇帝心里打着小算盘,他想把"世"字留给自己用,说什么都不肯把更正统的"世祖"封给朱棣。虽说"世祖"和"世宗"这两个庙号可以同时存在,可嘉靖就是不愿意。大臣们也都看穿了他的这点小心思。

最初夏言提议用"烈祖"这个庙号是有道理的。历史上汉烈祖刘备、魏烈祖曹叡、南唐烈祖李昪都用过这个称号,还有追封的元烈祖也速该等人。特别是曹叡作为非开国皇帝也用了"祖"字,可见夏言的建议确实比较合适。

嘉靖皇帝偏不按常理出牌,非要给朱棣弄个"成祖"的庙号。这个庙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显得特别另类。他可能是参考了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的庙号,灵机一动就在"成"字后面加了个"祖"字,整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称号。

有人觉得"高祖"这个庙号挺好的?可你看石敬瑭这个晋高祖,把国土割让给契丹,还厚着脸皮认人家当爹,名声都臭大街了。所以五代以后,就再没人敢用"高祖"这个庙号了。

朱棣给自己庙号加"祖"字这事,明显和他自称"太祖皇帝亲儿子老四"的说法对不上。要知道"祖"字是给开国皇帝用的,现在弄出个"成祖",感觉像是另立门户,等于承认自己不是正经继位的。当年他拼命修改《太祖实录》,不就是想抹掉建文帝朱允炆的记录,好掩盖自己造反夺位的事实吗?

要是嘉靖皇帝给他封个"高祖"或者"世祖"的名号,他心里虽然不太痛快,但多少会有点暗爽。毕竟这等于承认他重新打了一遍天下,跟刘秀这样的开国皇帝差不多。可偏偏给了个"成祖"这么个不上不下的称号,这到底算怎么回事?

从道理上说,所有带"祖"的庙号都比"宗"更尊贵。但对朱棣来说,就算给他一百个"祖"字号的庙号,他也绝不会放弃"太宗"这个称号。要知道"太宗"这个庙号分量十足,历来都是开国二代皇帝的专属,能跟汉文帝刘恒、唐太宗李世民这些明君齐名,朱棣心里别提多美了。要是明朝皇帝在阴间开派对,朱棣被朱元璋揍完的第二天,第一个要收拾的肯定是嘉靖这个不肖子孙。



相关资讯